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答: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是多少?
答:潜伏期为 4-46 天,一般为1-2周。
三、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答: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尿、屎)污染的食物等途而感染。
得了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答: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该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五、预防出血热有哪些措施?
答:根本措施是:灭鼠。综合性措施是:防鼠灭鼠及接种疫苗,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去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记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提倡睡高铺,不睡草垫。
3、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在野外工作或田间劳作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灭螨防螨。对疫区、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要用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7、接种疫苗。在疫区、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16-60岁目标人群,基础免疫2针,加强1针(免疫程序:0、14 天、12 个月)。
江西财经大学医院公共卫生科(宣)
(编辑:龙梦婷 初审/刘丽 复审/刘志蓉 终审/张立军)
【关闭】